新华社合肥2月20日电(记者 水金辰)记者20日从安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该省明确粮食产能到2035年再增加214.4亿斤,到2035年安徽粮食产能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安徽是全国粮食主产省,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30.16亿斤,较2022年增产超10亿斤,已连续7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表示,“安徽重农抓粮责任只能强化不能削弱,粮食主产省地位只能巩固不能淡化。”
19日,安徽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指导意见》和《安徽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2023—2035年)》,对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作出全面部署,明确通过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等方式提高粮食产能。
记者了解到,高标准农田新建与改造提升是该省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目前安徽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6000万亩,占该省耕地面积的75.2%。今年安徽拟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20万亩,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亩3000元。
与此同时,该省明确抓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推进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据介绍,粮食增产的关键制约要素在水,当前安徽大型灌区配套不完善、不少小型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调蓄能力差,需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安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抓“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既要抓高标农田建设和水利建设,也要抓种业这个“牛鼻子”。安徽明确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粮油和畜禽良种选育联合攻关,加大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和选育力度。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在20日下午召开的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表示,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要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四良两优”上下功夫,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破解除草、收获等关键环节技术瓶颈,大面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推进小麦、水稻等优质专用粮食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订单式收购模式,面积占比保持在80%以上,提高粮食商品化率和溢价率,把“好粮”卖上“好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