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廬陽面塑”傳承人楊俊生先后來到蜀山區小廟鎮北分路村和五十墩社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面塑,俗稱“捏面人”,以面粉為主料,加上顏料、蜂蜜等調和成鮮艷的色彩,經手工捏、搓、揉、鑲等工序,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動植物形象,是流傳很廣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活動中,楊俊生向大家介紹了面塑的歷史和基本知識,簡要講述了捏面人所需要注意的手法和要點,并發放材料,手把手指導大家創作面塑作品。
在楊俊生的耐心指導下,北分路村的50多個孩子捏出了一個個憨厚可愛的國寶大熊貓,相互展示著自己的作品并合影留念。五十墩社區的居民沉浸式地體驗了指尖上的非遺文化魅力,一塊塊彩色面團在手中變成花葉、花莖、花瓣,最后變成了一枝枝栩栩如生的玫瑰花?!皩W做面塑既充實了精神生活,又增長手藝?!鄙鐓^居民楊女士說。
近年來,小廟鎮積極推動非遺文化進鄉村,大力引進廬州土陶、植物扎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設非遺課堂。其中,依托大嶺南文化活動中心設立廬州土陶傳習中心和青于藍非遺古法藍染體驗館,依托小廟鎮文化站開設“韓式陰陽雙合拳”俱樂部等,讓非遺文化走進鄉村,推動鄉風文明促進鄉村振興。
(記者 蘇龍鵬 通訊員 王輝 陳三虎)
【糾錯】 【責任編輯: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