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六八新桥学校成立劳动专项家委会,邀请家委会代表共同规划“至善田园”。(资料图片)余章慧 摄
合肥市望湖小学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资料图片)
全椒县逸夫小学开展家长百业课程,“瑜伽”妈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资料图片)
进入10月,秋季运动会、秋季研学游等一系列校园活动在各中小学陆续启动,这些活动的背后都少不了家长忙碌的身影。如何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学校高品质办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互信互助 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这是孩子们小学阶段的第一次运动会,让人感动的事件太多:孩子们积极参与训练,认真备赛,家长们默默奉献,为班级每一位孩子献策献力。一切活动皆课程,无论什么项目,孩子们都收获颇丰,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与认可。感谢一(1)竹石班全体家长的支持与投入!”10月20日晚上,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西区一(1)班班主任李玲玲发在家长群里的一段话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在刚刚结束的秋季运动会上,班级的老师和家长们携手让小萌新们拥有了一次难忘的体验,在运动中明白坚强、协作、奋斗、拼搏的涵义。
张女士是一(1)班家委会成员之一,此次她也参与了运动会的部分前期工作,感触颇深。“我觉得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在参与班级工作的同时,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也增加了了解。只有了解才能理解,才会有信任,从而形成家长与学校和老师之间良性的互动,助力孩子成长。”张女士说,以这次的运动会为例,表面上看似乎运动会只是孩子们跑跑跳跳,排着队绕着操场走半圈,实际上,光是教几十名懵懂的一年级小学生排队形就是个体力活。班旗、班名的设计,口号的选择,服装、道具的订购等,每一项都需要老师考虑到,间或还要处理孩子们在整队过程中的矛盾、纠纷等。只有参与其中,家长才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才能体会到教师日常工作的不易。另一方面,家长的助力保障也让孩子们备受鼓舞,每个孩子都全力以赴,在运动中养成团结、拼搏等品质。
事实上,家长利用自己所能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一起学习成长在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为了促进家校合作,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发挥家长们的行业专长,多领域、多维度地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学校不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有从医家长用心准备,从外科的发展史到脊柱外科学,给同学们带来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有的从太阳能发电讲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绿色低碳发展。此外,为了做好幼升小、小升初衔接工作,学校在暑期召开一年级、七年级新生家长会,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差异性,欣赏独特性,成全多样性,帮助起始年级孩子家长提前了解小学、初中教育的特点,携手做好开学前的适应和准备,助力学子在新的学习阶段健康、快乐成长。成立家委会后,在体育节等重大活动中,家长们是每个项目的安全保障员,也是孩子们的加油助威员。
“‘质量育校’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理解,离不开家校齐心协力合作。相互信任是家校合作的前提和基础,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是家校合作的共同目标。”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忠好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平台,但是成长的道路上也一定不能缺乏家长的陪伴。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影响是学校老师很难替代的。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够真正培养出身心齐臻、德智同长、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
创新活动 多途并举优化“共育”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后,合肥一小学面向老师和家长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问及“您认为与家长/教师沟通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时,有七成的教师认为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不同,近三成的教师认为是看学生的角度不同;而80%的家长则认为“时间不足”才是最大的障碍,还有18%的家长认为教师的主动性和态度不好也成为沟通的最大障碍。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当下家长们虽然在思想上重视与学校的合作,但在涉及学校的具体事务时态度有区别。对于“您认为家长应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吗”这一问题,20%的家长持无所谓态度。针对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我省各地中小学也创新家校合作活动,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及特色资源,广泛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搭建各种家庭教育活动平台,为家长提供学习、活动、交流、咨询的多类途径。
据了解,合肥市蜀山区今年启动“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旨在通过“家、校、社”三方资源共享、信息共通、责任共担、力量共聚、协同共育,构建家校社成长共同体,打造家校社共育新局面,真正实现合作共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该区将有效整合专业机构的力量,通过购买服务、开展合作研究等方式,努力实现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师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共同构建蜀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生态。
休宁县在10月中旬举办家长进校园活动,邀请2000余名教师和家长参与。包括家长进校园进课堂、家长接受专家培训、家长接受校长指导等。各班主任多维度地向家长介绍班级情况,针对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能力培训、家庭教育等方面为家长提出实用的建议。邀请心理健康专家以“知心懂心促成长,家校携手心赋能”为主题,为家长们详细讲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传授亲子沟通的方法,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动力的效果。同时名校长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希望老师和家长们能携起手来,齐心协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淮南田家庵区则通过家校联动,推动“双减”工作的持续开展。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起到主体作用,利用QQ、微信等联系渠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和发展现状,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和教师正确行使教育管理权利,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目前,全区53所义务教育学校已实现四个全覆盖,即“课后服务全覆盖、5个工作日全覆盖、愿留尽留全覆盖、特殊延时申请全覆盖”。
安庆市采取家校社警四方联动,破解校门口“最后100米”护送难题。交通拥堵的学校由家长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上学、放学时段协助指挥,不仅保证了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更增强了家校之间的互动联系,也拉近了家长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学校的“小交警”们则对学校门口违规停放的机动车辆张贴“温馨告知单”,被贴单的家长会被教育规范停车。孩子们通过“小手拉大手”,将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带给家长。
家校协同 有边界也有融合
家庭、学校、社会良性发展的协同共育,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但是合作过程中,如何把握好边界与融合的尺度,也是当下学校探索的课题。这其中互信互助是促进家校之间彼此融合、相互依存的重要土壤。
合肥市望湖小学校长胡冬梅认为,家校社在育人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如果责任和角色划分不清楚,很容易产生越位问题。将家庭、学校、社区对于儿童的培养方向做好区分,这样更加有利于在具体工作中高效落实。
以合肥市望湖小学家校社协同共育的1-3-2模式为例,1即是以学生(或儿童)为中心,3指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位一体,2既指由家庭、学校、社区三方教育形成的内部支持(或可理解为直接支持)和由政府及社会形成的外部支持两个系统,也指融合政府政策指导和社会专家或机构两个支持系统,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学生赋能,为学生服务,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家校社三者分工明确,家庭对于儿童而言是养育,养育的指向是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道德品质,帮助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生命观和生活观。学校对于学生而言是教育,教育的指向是培养儿童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社区对于儿童而言是协育,为儿童未来服务社会、全面发展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家校社三位一体,不越位不拆台,互相协作,各司其责。只有这样,家长才不会越界过多干涉学校教学,学校与家庭融合,互信互助,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记者 伍 静)